肥东县,地处合肥之东,为皖中腹地,江淮门户。这里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南北文化在这里承转过渡,山水田园在这里起伏绵延。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处于对接长三角、畅通苏皖沪的战略支点上。近年来,肥东县不断加快文化旅游名县的创建步伐,实现从文旅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名县的历史性跨越。
今晚18:00,香港卫视综合台播出《香江唱皖》第137期节目——《肥东文旅:山水田园 身心俱欢》,敬请收看!
千年底蕴 人文荟萃
肥东县钟灵毓秀、人文厚重。有45平方公里的巢湖水域和19.8公里的黄金湖岸线,岱山湖、管湾等大量的水库资源;有四顶山、浮槎山、龙泉山、白马山等众多合肥地区的名山。古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绚丽多彩、蔚为壮观。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蓝天碧水、仙鸟浮波。有“北九华”之称的浮槎山云烟缭绕、奇石密布。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和合肥青龙厂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是肥东的“红色名片”。安徽唯一侨乡——长临河镇走出了800多名教授、专家、将军,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4500人,至今仍保留有200多年历史的皖中特色古街。
肥东人文荟萃,俊彦辈出。宋代有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包拯;元代有治军严明、善诗能文的余阙;明代有追随朱元璋、战功卓著的吴复;清代有高举洋务运动大旗、为中国引进先进技术的开拓者李鸿章;当代有原国务委员、中顾委常委张劲夫,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更是肥东的骄傲。县内文化山水旅游公路南北贯穿,沿线100公里山水人文一览无余。先后创建国家4A景区3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7个、红色旅游乡镇1个、星级农家乐36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全国文保单位2家等。
肥东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阚建伟
接受采访
近年来,肥东县域内的大型文化场馆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约1.8亿元的新博物馆已建成运营,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馆内馆藏文物2000多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包括全国现有出土的第三高玉琮等珍贵文物。走进博物馆,千百年历史更迭的画卷徐徐展开,肥东县厚重的人文积淀默默讲述着沧海桑田的巨变。这里是了解肥东历史文脉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窗口,展厅里的大型立体浮雕墙,以时间为轴,从左至右依次展示了秦汉时期的浚遒古县城,也就是两汉时对于肥东的古称、北宋人物包拯、元代青阳书院、明清名人吴复和李鸿章,以及近现代时期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的多重身影,提炼了古往今来足以代表肥东的多种文化符号,犹如一条漫长、浩瀚的历史长河。
肥东县博物馆副馆长 彭余江
接受采访
千百年来,包公作为清官形象的代表,早已成为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烙印。实质上,包公思想文化就是中国优秀的廉政文化。作为包公诞生地,肥东县在传承包公“忠、孝、清、廉”的思想精髓的同时,深入挖掘包公故事、弘扬包公精神、传承廉政文化。2015年起,肥东县在包公的出生地包公镇着力打造集廉政教育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包公文化园,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位于包公镇小包村这一包公出生地所在的村落,以包公祠及族谱文化和花园井、衣胞庙等历史遗存为依托,主打包公文化中的寻根文化、族谱文化、孝亲文化,增强包公廉政文化品牌影响力。
山清水秀 田园牧歌
依托山水田园的资源禀赋,一直以来,肥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文旅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坚持高点规划,发挥政策引领,优化空间布局,突出项目带动,文旅产业量质并升,先后引进瑶岗生态文化园、撮街、六家畈文旅小镇、蓝山湾、鲜花小院、海银生态园、龙泉山森林乐园研学等一大批高质量文旅项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旅游的发展让群众的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在家门口就业不再是梦想。
位于巢湖之滨的桥头集镇,素有魅力山镇之美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拥有“中国诗歌小镇”“国家森林乡村”“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等金色招牌。这里的交通十分便捷,旅游资源丰富,境内风景名胜星罗棋布:驰名遐迩的爱情隧道、千年古刹龙泉寺、幽静典雅的情人坞、诗意盎然的蓝山湾、别有洞天的梅山仙人洞、清澈剔透的双山天池等,既丰富了魅力山镇的文化内涵,也让魅力山镇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其中,爱情隧道被授予“中国诗歌创作基地”和“全国散文诗创作基地”。
爱情隧道坐落在桥头集镇龙泉村境内,从桥头集镇镇区沿着石长路向北1800米,穿过铁路桥,就可以看到一条幽静的铁路。铁路两`旁绿树成荫,枝繁叶茂,蔓藤蜿蜒,连成“拱廊”,像一条碧绿的隧道。沿途龙泉山有忽隐忽现的薄薄云雾、潺潺而动的山间清泉和亭亭玉立的苍松翠柏,置身其中,令人陶醉。慕名而来的游人如潮,情侣如织,已经成为了合肥市环巢湖旅游布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肥东县桥头集镇宣教中心主任 张华
接受采访
同样位于桥头集镇,怀拥历史名山青阳山的蓝山湾木艺小镇,以体验式木艺文化创意和研学教育为特色,是合肥市首批评定的研学旅行基地之一,集中小学素质拓展、亲子自然体验、安全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社会活动教育基地,着力打造全国首家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相结合的体验式木艺文化主题小镇。占地近3000余亩,规划项目包含儿童极木乐学园、互联网+家具创新产业园、生态农业科教基地、木艺文化酒店、生态采摘垂钓园、珍禽养殖园、养生园等主体功能园区。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蓝山湾将打造成为一个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亲子研学教育、木艺文化创意为核心的都市轻度假目的地,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文化小镇。
肥东县撮镇镇宣传办副主任 蔡朋
接受采访
肥东蓝山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客服部 张金霞接受采访
近年来,肥东的乡村旅游主要围绕系列文化旅游节活动展开,春有桃花节、牡丹节、曹植文化节等;夏有樱桃采摘节、稻虾节等;秋有荷花节等;冬有旅游“搜货计”、杭椒节等。位于撮镇镇的润枝生态园,是江淮分水岭地区首家规模标准化樱桃种植基地,建有4100亩的樱桃园,正打造“万亩樱桃”建设目标,以“赏樱花、品龙虾”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广樱桃和虾稻米,打造一个集樱桃种植、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创意创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深受广大游客青睐。
为了将旅游产品提质增效,肥东县以高质量发展政策为保障,以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最高奖补300万元的《关于大力推动民宿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为牵引,破解乡村旅游发展难题,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了肥东民宿的建设中,撬动当前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乡村发展的杠杆支点,为民宿产业和乡村振兴注入巨大活力,实现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目标。
清风拂古镇,明月念侨乡。“江淮侨乡·六家畈”项目,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民宿业的联袂共舞,标志着肥东文旅融合发展再迈新台阶,着力打造环湖旅游的新名片、乡村振兴的新样板。项目融合了文化体验、商贸旅游、特色街区、原乡民宿、田园观光、智慧农业等多`重功能,打造具有侨乡特色风情及民国风貌的千年古镇。
今年春天刚刚与市民们“见面”的畈塘·拾吾舍民宿,是在15栋民房基础上修复改造而成,既保留了原有的房屋结构,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最新元素,充分体现了新乡土与旧乡愁的完美结合,是“江淮侨乡·六家畈”项目的开篇之作,也是肥东县推动旅游开发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双赢之作”。民宿在建筑形式上,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肌理和江淮民居建筑风格,将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砖灰瓦与现代建筑材料融为一体,旨在设计“新江淮民居”,打造成为集商务办公、星级住宿及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高端精品民宿,给久居城市的心灵找到一个诗意栖居的家。
漫步石板曲径的内街,独立院落,错落有致,花团锦簇,风景宜人;阁楼、复式、榻榻米、家庭套间等主题各异、雅致温馨的客房。咖啡、美食、草坪、轰趴、垂钓、取景、发呆...这里能满足你对慢生活的一切幻想。踱步文脉悠长的古民居群,感受近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闲步片刻便可到达红石咀公园,伫立巢湖边,依临振湖塔,远眺四顶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配 音: 许乐仪
摄 像: 严 意 陈乾坤
编 辑: 鹿蓓蓓
导 演: 刘甜甜
监 制: 覃文欢